第七十五章:失控的朝堂-《明末开山刀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兵部,有人为了讨魏阉欢心,出动一千兵士从南方运来一条大鱼,只因魏阉喜欢吃新鲜的。

    吏部,有人清廉一生,为了安葬自己的亲生父母,接受了魏阉送的风水宝地,只为了保自己官运亨通。”

    “臣有罪。”

    “臣罪该万死。”

    “臣罪该万死。”

    殿内的大臣陆陆续续跪地,这是对号入座的,至于没有对号入座的,则是一副不见棺材不落泪的模样,有恃无恐的仍旧站着。

    “更有人饱读诗书,平时看起来道貌岸然,私下里却与魏阉讨论女人的小手,女人的小腰,简直,简直,有辱斯文。”崇祯想了半天,没想出骂人的话,只是憋出了一句有辱斯文。

    这下更多的人跪了下去。

    “请皇上赐罪。”

    “朕实在看不下去了,朕痛心,朕伤心呐,诸位爱卿,朕是为时事所逼,被迫登上皇位的啊。

    从朕登基的第一天起,朕就把心都交给了你们,朕把你们视为国之栋梁。

    你们饱读诗书,年龄都比朕大啊,祖宗大业,江山社稷,都需要靠你们来维护呀。

    爱卿们呐,你们怎么能堕落到如此地步啊?

    你们连朝政都不管了,全在此处互相攻讦,你们怎么可以如此呢?

    朕看了心寒呐。

    你们太让朕失望了,你们是欺朕年幼吗?

    如果是这样,这真的是旷古绝今,奇耻大辱哇!”

    崇祯说道激动处就在朝堂上嚎啕大哭起来。

    此刻殿内的臣子一个个都跪在地上,低伏着头,不敢抬头看一眼。

    能把一个皇帝逼成这样,他们也是旷古绝今了。

    “朕不恨魏阉,不恨诸位爱卿,朕恨自个无能啊,朕不怨天,也不怨地,是朕愧为人君呐。”

    大臣听到这里一个个都颤抖起来,他们都是饱读圣贤书的大儒,如果皇上真的是他说的这个样子还好,关键他还不是,人家怎么说也灭了祸乱朝政的魏阉,本身又是一个节俭勤勉的皇帝。

    如果皇上不是这样的,那就是他们把皇上逼成了这样的。

    那他们是什么呢,他们就是一群佞臣。

    所以,这群自诩为清流的大臣们怕了,他们怕被史书记载为佞臣。

    “皇上,您保重龙体啊。”

    “皇上,皇上。”

    这群大臣都怕了,现在他们都不敢再吵了,此刻崇祯说什么他们都会照办,不办就是佞臣。

    “听旨,山西巡抚耿如杞平贼有功,擢升为宣府总督,袁爱卿督师蓟辽、兼督登莱、天津军务,事物繁忙,兵部尚书一职就由兵部右侍郎王洽升任。”

    崇祯说到这里停了一下,宣府总督张晓被这些文臣极尽污蔑,其中大部分都是子虚乌有的事,少部分无法查实。

    虽然经过王承恩查证,张晓是个慈善为怀、实事求是、公正判决的好官,崇祯思来想去还是抱着宁杀错不放过的心态,撤了张晓。

    张晓看着巡抚李养冲被下牢抄家,本身就有了归隐的想法,再被文官们一抨击,二话不说就辞官回籍了。

    这样一来宣府总督一职又空了,宣府一地事关重大,崇祯趁着耿如杞有功在身,趁热打铁赏给了耿如杞。

    耿如杞的为人,崇祯素有耳闻,西北门户交给他崇祯也放心。

    兵部尚书选王洽,那是因为王洽相貌奇特,给崇祯留下了些印象,所以就草草定了。

    至于其他的空缺他已经无力再管了。

    “另谕吏户兵三部:辅臣刘鸿训奏,官员更调甚速,若不行久任之法,终鲜实效,又云海内差繁赋重,更不加派。

    朕切思之,更调速则民受扰,官久任则课成功。

    今后藩臬郡邑官,务择人地相宜,俱如旧制,俸期一日未足,不许朦转改调;言官荐举人才,不无过私市恩。

    今后吏部以荐疏成册,后或隳职偾事,举主连坐。”

    崇祯说完拍拍屁股走了,满殿的大臣,面面相觑,没有人敢去掀开箱子确认一下崇祯说的是不是真的。

    如果是真的,那他们就有个把柄在崇祯手里了。

    可是不管谁去看,谁就会成为众失之地,这些人一个比一奸滑,跪在地上目送崇祯离去之后,一个个陆续起身,不敢多看箱子一眼,连忙下去做事去了。

    如果认为这些士大夫就此屈服了,那就大错特错了,他们只是由明争转为暗斗了。

    这个朝堂渐渐的失控了…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