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4章 劳动改造孔文举-《大汉大忽悠帝》
第(2/3)页
首先,自己一直强调不因言获罪,虽然这个孔二愣子说话不中听,也不能因此就宰了他吧?那不是等于让哥也自己打自己的脸么?
其次,这个孔二愣子虽然废材,但是招来的人还是有很多真正的干才。不说别的,跟着他来的王脩以及郑玄门下的崔琰、国渊,现在都是自己的主簿。真要是把孔融宰了,不知道得有多少人会对哥表示很失望。
重要的,最最重要的是,说孔融草菅人命,可他是汉朝人,他们汉朝人原本就不拿人命当回事。
但是哥不是!
哥是来自有她的时代,杀只鸡都需要她鼓励半天,奖励一大堆。如果哥也不拿人命当回事,那不是帝王之姿,而是自我退化。果真如此,往后还有什么资格偷偷的想她?根本就不配!
好不容易劝服自己,回过头来,刘汉少却又觉得心里不得劲儿。
麻蛋儿!
凭啥让这个孔二愣子裹乱惹麻烦,却让哥来收拾残局?他还在一边儿出风头,赚名望,好像没事人似的。
不是你娃闲的蛋疼,可以高谈阔论,而是哥在负重前行,为你赔钱买单!哥又不是你爸爸,凭什么呀?
哥可以不宰你,但是你觉得哥要是把你阉了,让你去修史,咋样?反正修史的最高境界和修练葵花宝典是一样一样的。
算了,哥赔那么多钱,也不稀得要你那点东西。
然后,冥思苦想之下,刘汉少终于又放了个大招,第三次撸了孔融,把教授撸成了助教……这个可怜的娃,上书一回,被撸一回,上书三回,被撸三回,也不知道能不能长点记。
如此还不算完,刘汉少又在农学院的试验田旁边,给孔融划了两亩地。你娃不是说种地不用人教么?哥就让你亲自来种这两亩地,也不多要,回头每亩上缴二石粮食就行,要是完不成任务,便是欺君之罪,到时候哥就给你发配到边塞去!
不用担心孔融敢偷耍滑,找人代劳,农学院那帮人天天都守着他呢!
…………
刘汉少对孔融下达了新诏令,美其名曰:劳动改造!
但是此诏并未得到朝堂上卿们的一致赞成,因为总有人觉得陛下心太软,像孔文举这么根搅屎棍,还留着他干吗?然而在三学院以及民间却得到了一致好评,大家都觉得,就是得让这帮成天耍嘴皮子的多干干活,受受累,才能真正的体会民间疾苦。
沸沸扬扬的“学院互怼事件”渐渐落下帷幕,《大汉月刊》旗下又创办了一份《京城早报》,半旬一期,一月六期。于此同时还出现了很多别的报刊,有的半月一期,有的旬一发,最可喜的应该算是三学院联合主办的《新科学月刊》以及河东郡的《河东早报》与长安城的《西京早报》,说明报刊业正在走出洛阳,走向各界。
除了刘汉少赔的钱多点之外,这一回最倒霉的应该算杨修杨行走了,这个可怜的娃终于被他老爹赶出了首相府小别野。或许仅仅是老杨实在太害怕,不知道下回小杨的老婆们还会偷点自己的什么东西,然后又被别人给捅出去……要是害的别人担上“泄露大汉机密罪”也很不好嘛!
哪曾想,此举反而令杨修如愿以偿,整天在自己府上呼朋唤友,宴饮耍闹。
为此,老杨还专门找过刘汉少,希望他能帮着自己教育教育小杨,踹他一顿。但是刘汉少觉得,人家小杨是在自己家里玩耍,甭管吃草还是吃,躺着喝还是坐着喝,那都是人家自己的事,咱就算当皇帝也不能管的太宽,对吧?
…………
随着陈宫走马上任,汉正军第三军也正式接管了兖州防务,并且按照军部令扩编十六、十七两个师。鲍信前往幽州之时,特意留下了自己的弟弟鲍韬,以及于、吕虔两员大将,协助陈宫接手兖州。当然了,这只是鲍信与陈宫交接之时,如此所说的场面话而已,实则是鲍信也知道京师三府改制,军政两分,自己根本不可能再掌管军队,留下兄弟鲍韬这一支,往后好在军中发展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