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贷款。 虽是要还的,可便宜啊。 一时间。 访问通电的公函差点让坎亲忙不过来,这样的场景,让坎亲感受到金钱的魅力,心里自豪感升腾,这可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。 好一会儿。 坎亲平息下心情。 淡定。 这是来要钱的,不是来送钱的,不应该这么高兴,而且,都是些日子过得一般般的朋友,那些富裕人家,根本不会拉下脸来下场玩。 现在。 只能说是矮个里拔高。 这要是都沾沾自喜,那也太没追求了,不过,坎亲相信,总有一天,他们会是真正的高个儿,而不是现在垫着凳子的模样。 只要零在。 一切都有可能。 。。。 华夏。 京城。 “这下,又要热闹了。” “是啊。” “两千亿,还真是大手笔。”由于接盘的主要是华夏,缅方已经告知了本次的总额度,两千亿,上浮最高不超过百分之二十。 也就是两千四百亿左右。 关键是。 这还只是今年,明年,加上承诺给非洲国家的,可能会超过五千亿亚元,这么大笔贷款,也真是心大,也不怕人家还不上。 “只要不是太离谱,对我们来说也是有好处的。” “嗯。” “但这样下去,最多十年,就会难以为继,我是真不知道,这种以吞噬缅亚系企业几乎所有利润为代价的事情,值得吗?” “也许人家觉得值,非常人行非常事。” 这事。 已经成了未解之谜。 这笔贷款。 并不是缅痶当局完全承受,而是缅亚银行集团作为主体,因为这些贷款的最后消费,主要是在缅亚银行集团的几款产品上。 过滤溶液。 转录原液。 医疗设备。 绿洲。 等等。 买了这些,赚了钱,缅亚银行集团却不能全拿出去用,不然,拿出去干什么,都会通货膨胀,资产价格暴涨,催生经济泡沫。 而且。 缅痶根本没地方可承受。 股市? 现在已经很热了。 债市? 进去更乱。 其他金融市场还未形成。 因此。 这些缅亚系核心企业赚的钱,大部分只有一个去处---存自家银行。而且是不能贷出去的那种,这几乎相当于让亚元就地消失。 这种贷款。 代价太沉重,沉重到,无法理解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