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第一天。 打桩。 下面是铁矿。 很硬。 依靠两台打桩机,一个白天时间,就打了数万根钢桩下去,一边向下打,一边扣接横向的承重梁,使其可以承受上部建筑重量。 白天做地梁。 晚上调上梁、安斜支撑。 。。。 第二天。 铺板。 在一根根合金上梁面铺上标准的硬质板材,用螺栓固定,由于有斜着的平支撑,人踩上去没有丝毫空心感,一点都不晃动。 开车上去也毫无问题。 于是。 白天就铺了三万平米,建筑立柱同时施工。 和积木一样。 只需拼接。 螺栓固定。 连一处焊接的都没有。 晚上。 全部建筑的主框架就搭了起来。 。。。 第三天。 立墙。 同样。 把板材放到指定地方,螺栓一拧,这些板材本身就是防火材料,四边有橡胶,加上颜色出厂就有,因此,一安装上,就是最终成品。 不需要密封。 不需要刷涂。 就这样。 在第四天清晨。 一醒来。 他们就被通知搬家。 那一刻。 他们完全体会到了模块化的威力,当不同构件的合作成本降到最低,就像一个组织的信息通讯上下无阻,按照同一标准行事。 带来的效率提升是恐怖的。 。。。 “什么?三天?” “不可能。” “要说工作站,我好像有点印象,之前我国买了他们的绿洲,在各个改造驻地,就有这样的工作站,风格类似,听说建设就很快。” “但是,规模不一样。” “对啊。” “。。。” 这效率。 是真的吓到他们了。 这时。 “他们是白天晚上不停歇,严格来说,应该是用了六天。” 这解释。 显然有点‘牵强’。 三天就是三天,晚上算一天算怎么回事,在工程建设中,从来都是以二十四小时为一天的周期来统计,就算加班,那也是一天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