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71章 遥想当年~-《朕这一生,如履薄冰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除了祭拜先祖,以及拜见父母双亲外,其他绝大多数时候,汉家的男儿都秉承‘能站着绝不坐着,能坐着绝不跪着’的原则。
    至于今日,窦婴跪拜天子刘荣,真要说道起来,其实也算得上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政治事件。
    若是发生在公开场合,亦或是流传出去,那这件事所引发的争执动荡,丝毫不亚于此番,东宫老太后震怒,所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。
    ——朝堂内外会直接炸毛!
    最终结果,要么是窦婴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,来说明自己跪拜天子的必要性;
    亦或者,就是天子荣给出解释——准确地说是委婉道歉,并保证以后绝不会逼迫丞相跪拜自己,从而折了重臣风骨。
    所以,放在寻常时节,窦婴跪拜自己,刘荣都会诚惶诚恐——至少是假装慌乱的上前搀扶,并说上几句‘何至于此?’之类的场面话。
    而今日,情况却显然有些特殊。
    准确的说,今日的窦婴,并不是‘汉相魏其侯’的身份,跪拜天子刘荣。
    而是以儒家代表人,窦氏外戚成员的身份,从儒家的利益立场出发,以窦氏外戚、当今刘荣亲族的情分为切入点,来求刘荣网开一面。
    也就难怪刘荣,对窦婴‘跪拜见礼’的举动无动于衷,甚至隐隐生出些许不愉了。
    ——丞相跪拜,无论放在什么情况下,都是非常值得说道、深究的大事!
    如果窦婴是为了国事,是为了宗庙、社稷,通过跪拜的方式进谏刘荣,请求刘荣收回成命/改变主意,那刘荣必然会老怀大慰,认为窦婴不负丞相之责;
    或退而求其次——窦婴是为了自己背后的窦氏外戚,向天子刘荣求情,亦或是为自己说领衔的外朝,替某个被治罪的官员、功侯,向刘荣求情,刘荣也不会觉得有什么。
    刘荣只会说:作为窦氏成员/百官之首,窦婴还是有点担当的。
    但眼下,窦婴却是为了儒家,不惜通过跪拜天子的方式,来向刘荣求情,或者说是施压。
    为什么会是施压?
    还是那句话。
    在当今汉室,丞相跪拜天子,是实打实的政治事件!
    如果没有必要的理由,非但这么做的丞相有问题,就连坐视丞相这么做,更或是导致丞相这么做的天子,也同样有问题!
    刘荣非常确定,在窦婴原先的预想中,窦婴步入宣室殿,二话不说便是跪地一拜,刘荣必然会被打一个措手不及。
    而后,诚惶诚恐的从御榻上站起身,快步走下御阶,将窦婴赶紧扶起。
    至不济,也是赶忙使眼色,让一旁侍奉的宦者令上前,替自己扶起作为丞相的窦婴。
    这样一来,窦婴一跪,刘荣一扶,窦婴便能掌控接下来的交流节奏。
    但眼下,刘荣却一脸不咸不淡的神情,满不在乎的端坐于御榻之上,甚至还有空小口抿起茶汤;
    搞得窦婴起身也不是,继续跪下去也不对,满心别扭,如坐针毡……
    “魏其侯,且坐下说话吧。”
    “我汉家,可从不曾如此苛待国士。”
    终归还是念在东宫窦老太后的面子上,刘荣率先松了口。
    给窦婴递过去一个台阶,好让窦婴就坡下驴,好歹先落座。
    也果然不出刘荣所料——刘荣这边话音刚落,窦婴便忙不迭站起身,而后做出一副凄凄惨惨戚戚的模样,顾自走到殿侧筵席前跪坐下身。
    而刘荣看似随意的两句话,也让窦婴品味到了许多信息。
    ——称窦婴为‘魏其侯’而非丞相,显然是在提醒窦婴:今日跪拜朕的,既不是丞相窦婴,也不是外戚窦婴,而是魏其侯窦婴。
    作为功侯,跪拜天子虽然也有些丢份儿、不体面,但也还算正常,至少还到不了‘政治事件’的范畴。
    让窦婴坐下说话,看似是放了窦婴一马,给骑虎难下的窦婴递了个台阶;
    然实则,也未尝没有刘荣,对窦婴跪拜自己表达不满的意味在其中。
    至于之后那句‘我汉家从不曾苛待国士’,更是将刘荣心中的不满,毫无遮掩的摆在了窦婴面前。
    ——想靠‘跪拜’逼朕服软?
    ——想得美!
    话说一箩筐,实则却只是电光火石之间。
    在窦婴从原本跪着的殿中央起身,到殿侧的筵席上坐下来的功夫,窦婴便已经完成了这一系列心里活动,并体会到了刘荣想要表明的意图。
    正当窦婴皱眉踌躇间,刘荣略带清冷的话语声再度响起,却是引得窦婴先本能坐直了身;
    待听清刘荣所说的话之后,却又陷入了漫长的沉默之中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