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50章 身份规则,终生绑定-《大明暴君,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朕以务工举个例子吧,所有人去工坊、商队干活,工坊等都必须登记工人的身份证号,一是方便我们掌握百姓们从业的真实情况,

    其次则是能看到百姓们的收入和推测工坊的真实产出,防止偷税漏税等等;有真实的身份证号存在,工坊的主人想造假都不可能,因为那是一整套的信息。

    名字可以编、出生日期可以编,但身份证号怎么编?

    再说说贷款的事儿,同村有没有同名的?有没有中途改名字和虚报信息的?这种事情你们很清楚县一级都能操作且不是什么难事儿。

    担保人死了、名字改了,基本算是死无对证,但是身份证号没法改,那是自办理开始就是唯一的存在。

    朕举这么两个例子,你们能明白了吗?”

    众人先是思索了几息,而后连连点头,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。

    能走到他们这个地步,那都是从基层历练上来的,下面方方面面的各种问题他们简直不要太清楚。

    户籍、税收、科举、商业活动、宗教、司法、婚姻等等都需要用到户贴来证明身份,但是这玩意太好仿制且修改信息了,在他们的任上多少都碰上几回。

    唐代敦煌文书《开元户部格》记录,沙州农户李阿吴因黄册登记错误,被强征双倍赋税,申诉无门而家破。

    武周时期,大量农户逃亡,官府为凑足税赋,强抓相貌相似者顶替,引发民变,而且户籍更新缓慢(如明代黄册十年一造),胥吏常借此勒索或转嫁税负。

    洪武年间,各地官员因户籍册需加盖骑缝印,预盖空白文书以备修改,朱元璋却以欺君罪名处死数百人,其中多含冤者。

    如果有身份证存在,加上一系列的严刑酷法在,这些冤案错案假案等等会极大的降低。

    户籍信息在府一级衙门,大明加上中南半岛近两千县看不过来,但两百个府总能看过来吧,再狠一些直接放到布政司一级那就更好办了。

    但这些与另一项作用相比,那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了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